外语学院《永远的莎士比》 讲座感想

去听了外语学院张老师做的一个讲座。

说实话比较失望。老师对莎士比亚了解很多,从生辰讲到著作,以及和海子,吴宓教授等的文学对比。不用看任何手稿就能说出来莎士比亚有关的知识。

但是,我认为仅仅是了解。这是问题所在。

老师谈到为什么要读莎士比亚,会说莎士比亚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,和共产党的号召惺惺相惜,会说使本来就好的共产党,变得更好。会说莎对金子的描写,批判了英国的资本主义,揭露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英国社会的丑恶面貌。谈到自己的时候,会说净化了心灵,洗涤了灵魂。说她读完莎士比亚之后,有了「要做一个好老师」的崇高理想。

这些话听起来就很熟悉,因为对于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东西,我们总喜欢把它美化成万能的。这个东西你读了之后,会朴素生活,艰苦奋斗,诚实守信,有了人生的意义,怎样怎样的。我很难相信这些是老师读完之后的想法。因为这些话本身,就看起来漏洞百出。比如,她说到自己受的影响的时候,「思想升华」啊这些,本就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句子。你可以这样说,他可以这样说,看了我的屎字典之后的读者,也可以这样说。老师所说的内容,我觉得都是一些在网上可以轻松获得的内容,她没有自己的想法。

这就是问题了。我们身边这样的话实在是太多了,多到我们听到这样无意义的句子都见怪不怪了。对于好书,老是说要「多读好书」。那么什么是好书呢?这就从来没有人谈了。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书,就叫好书。不符合的就不是,这些书就是禁书。改革开放之后好多了,但是不可否认,还是有很多书在大陆是买不到的。 其次,还会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,应该做什么。思想品德课就是个典型,他们告诉你要「爱国」这种,但是解释起为什么来,他们会说,就是要这样,因为这样好。如果你仔细想想,他们的解释,和这个是差不了多少的。很遗憾,很多问题都没有个老师来告诉我满意的答案。

我自己实在是对莎士比亚不怎么感冒。我知道古今中外很多(包括我自己喜欢的作者)都对莎士比亚大加赞誉,不是有意反对这些人,而是我真的不喜欢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天去听了讲座。举个例子来说,四大悲剧之一的《李尔王》,我觉得这老头就一傻逼,不留任何资本就给了信不过的女儿全部家产。在冰与火之歌里,我很怀疑这种人能不能活一幕下来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四大悲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可恨之处就是智商太低了。可能打江山就是和治国不太一样吧。好将军不一定是个好国王。我觉得他负心的女儿治理起国家来,可能要比他强。

今天在图书馆看了毛姆的一本《读书随想录》,他说,你自己喜欢读的书就是好书,如果一本小说都读不下去,说明你真的不喜欢,没必要浪费时间。他还说自己就不喜欢唐吉可德和其他一些名著。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说,即使这些名著,也不是字字珠玑,在将来可能还被删减,留下精华的部分。所以如果你不喜欢一本书,也正常的,读书应该是件享受的事情,没必要强迫自己。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。

所以我觉得,可能也有不少人,怀着并不享受的心情,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吧,这也是一种责任心。不过读完之后平淡无味,却说一些假大空的感想,这点我就不敢苟同了。

当然我不是在说张老师。今天讲座还是不错的,只是我期望的和讲座内容不同吧。本期望能讲一些莎士比亚的特别,浪漫之处,一个真正的莎迷的心理。实际听到的是各种客观知识,对中外造成的影响,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如何切合。唉,本来这种期望就很难满足。其实我觉得,现在网络如此发达,老师没必要将知识了,学生可以学习的资源已经够多了。倒是希望被激发一下激情。《阿桑奇自传》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,我很喜欢:

如果你要造一艘船,不要召集大家搜集木头,不要给他们分配任务,而是要教会他们对浩瀚海洋的憧憬。

by 安托万·德·圣埃克苏佩里

最后提一下:外语学院的话剧表演,实在是太棒了,真是个惊喜。

另一个惊喜是,竟然发讲座单了,哈哈。

 

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技巧

今天看了一本东尼博赞的一本《快速阅读》的书,比较失望,而且操作性很差。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快速阅读的技巧。

1. 眼睛速度越快,阅读质量越高

当谈,也是有一个限度的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读速快,理解的也越好。原因之一,眼睛在快速阅读的同时,大脑也必须跟上,所以精力会高度集中。而如果阅读速度较慢的话,大脑就很容易开小差。之二,大脑处理「块」级的信息,效率比单字要高。有的时候,逐字逐行的阅读,反而看不懂。但是以短语为单位,就容易理解。

习惯差的读者,阅读时候是这样运动的。

bad-reading-habits

而习惯较好的读者,阅读的时候眼睛运动是这样的:

good-reading-habits

下面这些技巧,可以帮助你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:

  1. 眼睛以块元素为单位,例如重点词,短语。不要逐字阅读。
  2. 不要复读。不给自己复读的机会,养成好习惯,也逼自己集中精力。
  3. 每次凝视的字数多一点。

2. 跳读和略读

互联网迅速发展,如今的信息就和爆炸一样,「略」是一种很实用的技巧,掌握不了很容易被信息的海洋淹没。而且很遗憾,我认为,这一点不是什么可以速成的技巧,需要量的积累:

  1. 阅读能力。
  2. 对语言的熟悉。
  3. 对相关内容的熟悉。

阅读能力

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,或者说经验,之后,才可能获得速度的技能。从来不看新闻,或者书的话,及时掌握了高超的速度技巧,读过之后也抓不住重点信息。经验很重要,可以让你知道新闻通常在那里会有重点的概括,一本书会把关键内容放在哪里,在哪里你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,等等。

对语言的熟悉

这一点是指,文章的结构,句子的语法等。掌握了一门语言,才能快速抓住文章和句子的要点。比如我现在英文的词汇量达不到,用相同的速度读英文的东西的话,什么也记不住。只能一行一行地去理解。

对相关内容的熟悉

如果你关注某一新闻事件,在看这件新闻的有关的网页或者报道的时候,就能很快地略过你已知的东西,找到你感兴趣的方面。如果你读透了一本Python的教程,再去读另一本,就可以很快地读过你已知的东西。但是如果你从来不懂经济学或者历史,而去读一本这样的入门书的话,就只能一点一点读。

第一点可操作性高一点,第二点就只好去多花一些功夫学习了。话说起来,速度也有坏处。大脑思考的时间肯定是信息量/时间比成正比的。看电视,得到的信息最多,用的时间最少,所以大脑参与思考的时间也少;听收音机比电视高;看书最高。同样一个故事,读原著,和看翻拍的电影,理解的深度肯定是不同的。所以速度就损失了一些信息。

个人认为,熟悉领域的技术书、方法论、流行的畅销书(例如丹布朗,刘慈欣之类)以及其他简单教程(例如食谱)可以速度,名著、想要入门的教程、高深的书只能慢慢品味。

 

理想与现实——《月亮和六便士》札记

《月亮和六便士》真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,读到第五章就忘记了倦意,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。不得不佩服毛姆写作手法的高超。

这本书中没有提到「月亮」和「六便士」,但整本书却都是在围绕这个主题。月亮代表理想,六便士是最小的货币单位,代表现实。理想越崇高,六便士就越卑微。茫茫人海中,选择低下头捡六便士的人不计其数。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挣扎的人,亦不计其数。活到二十几岁,每个人都听过无数遍的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」,然而大多数的人,还是只能去嘲笑一下做到了的人。

书中的主人公Strickland痴迷于画画,终于有一天,他辞掉了稳定的工作,离开了自己的妻子。去了巴黎画画。Strickland对于理想的追求,以及对现实的不屑,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他丝毫不在意别人对他四十岁开始画画怎么看,不在乎他的妻子(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),不在乎自己住在哪里,吃的什么,只要能画画。肆意讽刺别人,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丝毫不在乎。花最少的精力在人事关系上,却还能有几个朋友。即使眼睛瞎了,也依然在画画。「终于」这两个字,不能用来说Strickland终于作出伟大作品,而应该用来说,世界上终于有人看懂了Strickland画的价值。

Strickland从不抱怨,从不沮丧,直到最后一刻,他的心智一直是安详,恬静的。作为对比,作者笔下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——Strickland的妻子。Strickland太太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,注重自己的朋友圈子,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印象。Strickland太太在Strickland走了之后惊慌失措,不惜一切代价想让Strickland回来,她怕让别人知道丈夫抛弃了她。作者再次见到她的时候,她家里挂了Strickland的画,与客厅的风格很不搭,但是却说「每天能欣赏到这些画是一种享受」,Strickland死后,希望能给别人留一个他们夫妻和睦的印象。

可能也有人,希望能像Strickland一样生活,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,去追随自己的理想。那么Strickland是怎么做的呢?

  1. 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。这一点就很难了,这还有可能以为着自私。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,也应该对自己负责。所以Strickland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自己的妻子。朋友的妻子爱上自己时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。
  2.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。Strickland毫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画怎么看,他甚至不想给别人看,不在乎是否能有一天自己一夜成名。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杰作,自己不停的创作。要求自己的妻子在自己死后烧毁自己的作品。
  3. 不在乎自己的生活状况。Strickland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画画上。曾经好几天不曾吃过东西,生病的时候也漠不关心,没有他的朋友帮助,很可能已经死了。可以说他已经轻视现实到了极点。
  4. 现实就是如此。Strickland也能够面对现实,他知道生活在这种环境中,自己永远不能安心画画的。他知道自己无法永远远离性欲。也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死去。这里插一句,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剧中《Rick and Morty》中的外公也是句句现实:

大多数人结婚可能是不想自己孤身一人死去,可惜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死去的方式——孤身一人。

即使按照上面去做了,也依然不够。我想,这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,拥有Strickland这样的生活态度,是一定不会关心自己做到了什么,没做到什么,要去做什么的。

 

去南京

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,所谓「六朝古都,十朝胜会」,又叫做「金陵城」。是三国时期吴国、东晋、宋齐梁陈的首都。明太祖朱元璋,太平天国也曾定都在这里。 养育过王羲之等才子,有很多名句诗词,「旧事王谢堂前燕」「夜泊秦淮近酒家」说的就是这里。额……也出了个秦桧。

我们是国庆前决定来的,所以没有提前准备,也没做功课,所以只去了一些名气大的景点。也非常急。听说夫子庙接待的游客到了60万,此言不虚。

一出地铁,就看到宣传标语。直到今天,南京在政治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p2273913969

南京街头

这座城市不经意间就会透漏出他的年龄,公交站,地铁站都是以XX门,XX宫来命名的,听起来到处都是景点。

p2273913905

宣武门

夫子庙和秦淮河。根本感受不到任何古代的有关诗词的浪漫气息,随处可见的假冒石头,廉价纪念品商店,不正宗的外地小吃,让你觉得这就是一条人挤人的低俗商业街。

秦淮河

秦淮河

幸运的是,第一次看到了皮影表演。

p2273913953

皮影戏

Joyme吐槽说——「他们的表情一模一样诶」,是真的  – -。

p2273913955

玄武湖的大树显示着它的年龄。

p2273913906

玄武湖

朱元璋的明孝陵东,就是中山先生的陵墓。听说孙中山病危之际,宋庆龄亲自上山选墓地,看风水。最终定在了小茅山一带。青山何其有幸。

中山陵

中山陵

三民主义

三民主义

陵墓内有先生起草的「建国大纲」,谒陵要保持沉默,禁止拍照,内有官兵把守。

p2273913900

陵墓门前

南京市长江大桥。我们徒步走到了另一头,结果一晚上都因为尾气不舒服。而且桥很长,比网上说的长,因为有上桥和下桥的封闭路段,中间没有车停。所以尽量不要试图步行走过去。亲历者说。

南京市长江大桥

南京市长江大桥

南京大屠杀纪念馆,建造水平非常高。在这里表达的不是仇恨,而是对失去的生命的惋惜,和对和平和呼唤,有这样经历的一座城市,这样的价值观,是正确的,也是很难得的。

南京大屠杀纪念馆

南京大屠杀纪念馆

纪念碑

纪念碑

出口

出口

《我在伊朗长大》这部电影中有一句话,是对仇恨很好的解释:

一生中,你会碰到很多混蛋。如果他们伤害你 ,是因为他们的愚蠢。不要对他们的恶行有所回应,因为再没有比怨恨和抱复更糟糕的了,永远保持自尊和自我。

有很多人宣扬,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日本人出资建造的,我们不需要纪念馆,我们要仇日,日本人不能来南京。这些人,和当年犯下罪行的日本人同样愚蠢。

 

树莓派控制3641BS数码管显示数字

3641BS数码管是一个小LED显示器,可以显示4位数字和4个小数点。它是没有驱动的,使用它的方法就是控制每一个LED灯的亮起和熄灭。这个型号的数码管长这个样子:

NFD-3641

硬件准备

  • 树莓派
  • 显像管 – 不是3641BS也可以,最好是位,没有驱动
  • 至少12根杜邦线 – 连接GPIO和显像管引脚
  • 排线,T形扩展板,面包板 – 非必须,方便调试,保护树莓派

原理

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的原理,简单来说就是让相应的LED亮起来。要让它亮就需要有电流通过,电流形成的条件是有电压。所以我们只要控制一个LED两端一端是高电平,一端是低电平,就可以让它发光了。

从上图看来,这个显像管一共有8(每个数字加点)X4=32个LED,一个LED需要两个引脚的话,那么一共需要64个引脚啦?

当然不是,树莓派一共才40个引脚呢。首先,每个数字的LED的一端格子控制电压,另一端公用,就可以达到控制电压的效果。例如显示一个数字的时候,将公用端设为低点平,在每个LED控制的一端,需要亮起的部分设置为高电平,不需要亮的部分设置低电平,就可以让它发光。公用端根据阳极和阴极的不同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显像管。在内部的公用电路是这样的:

7segLed

那这样的话,8个独立的加上一个公用的,只需要9个就行了,这样4个数字需要36个。也不是的,下图是3641的线路图:

3461

最下面的图中,我们可以发现,四个数字除了共阴极的一端,其余的9个引脚都是公用的。事实上只有12个引脚。这种显示方式称为扫描显示,比如(共阳极为例)显示1234的话,第一个共阴极低电平,其余的共阴极高电平,要显示的字形按照上一个原理,亮起的是高电平,就在第一位上显示出1.其实这个时候,第一位灭掉的是低电平,其余的共阴极是高电平,也形成了回路,但是它们不会亮的,因为二极管单向导电,只能从阳极流向阴极。1ms之后,将第一共阴极拉高,熄灭第一位,亮起第二位,1ms之后亮第三位。这样循环显示,叫做「扫描显示」。人类的视觉停留时间是1/16s,所以不会有闪烁的效果,看起来就和静态显示一模一样。

代码

Python代码使用了GPIO,懂了上面的原理之后,代码看起来就非常简单了,基本不用赘述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使用的BCM编码的引脚,如果你昨晚之后发现某个LED不正常,可以对照这两幅图的LED编号-显像管引脚编号-GPIO编号找到不正常的那个LED,再找到引脚,顺着杜邦线找到现在使用的GPIO,然后换一个GPIO。

220px-7_segment_display_labeled.svg

222348nccs4w5s4zicr8wn

参考资料

树莓派GPIO入门05-驱动数码管显示数字:这个链接中还有加了按钮的实现,还有更快速的C版本的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