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跟朋友打了一局星际2的2v2,输了。退出来的时候对面的一个家伙给我发来了这样的信息,省略污秽的词语,大意如下:“自己家都保不住了还去打我的基地,你永远也赢不了我,哈哈。”如果是在以前,我肯定会跟他骂一番,最懒也要给他回一个“呵呵”,让他知道自己有多么幼稚。而事实上,我只是关掉了聊天窗口,继续搜索天梯。
Continue reading…
莫言和马尔克斯——读《生死疲劳》
这是读完这本书之后的第一感受,让人直呼过瘾。这种感觉不是好莱坞式的商业作品带来的阅读享受,而像是严肃文学给以的痛快,看遍几代的悲欢离合之后的感动。这种美好的感觉在读《百年孤独》的时候享受过。莫言是受过马尔克斯的影响的,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,时常看到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,却不觉得厌烦,因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抄袭,莫言在叙事手法上有自己的功底。加西亚的《百年孤独》中剧情发展的很快,手法高明,把别人写两章的内容几页就能讲清楚。而莫言则详略得当,叙事生动,更能吸引读者。《百》是以孤独为主题,写了几代人的孤独;《生》在我看来则是以命运为主题,写了蓝脸、洪泰跃、蓝开放、金龙等等几代人的命运。这才是真正叫做“借鉴”,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。
Continue reading…
位运算的妙用
最近在学java,其实仅仅是在命令行里写程序跟C语言没有太大的区别,思想都是一样的。遇到了一个比较新鲜(后来知道原来C中也有)的东西——位元算(又叫位操作)。多新鲜啊,毕向东老师说这次(现在正在学习的这次)使用位元算符将会是你们今后使用的唯一的一次,因为在开发中根本用不着。其实也差不多。不过见到了几个应用,还是蛮有意思的,这里总结一下(万一考试就考到了呢,呵呵)。
Continue reading…
读《人为什么活着》
这是一本“奇怪”的书。“人为什么活着?”是哲学上的一个终极问题。之前我对作者王小波一点都不了解(还以为是一个现代作家呢),以为这本书会像《瓦尔登湖》这种写哲学上的问题。看了几章,不对,这明明就是情书嘛!接着看下去,哦,原来是王小波的一本杂谈集。你可以把它看成韩寒整理博客出版《草》一样,王小波的书信和杂文整理成了一本书——《人为什么活着》。看完之后,收获颇丰呀。虽说这本书依旧没有回答我内心深处的“为什么活着”的问题(当然,我也没指望看着一本书就明白),但是还是解答了我很多的困惑,在某些问题上我可以理直气壮的面对了。
写博客教会我的事情
- 显示“摘要”而不是长文,让网页不至于显得很长;
- 编辑网站标题(之前一直是空着的);
切分出来摘要,我需要编辑每一篇文章,加上more的代码。标题一直是首页上的“赖信涛的个人网站”的名字,但是一直不能正常在浏览器的标签页上显示。通过网络修改了一下“顶部”的代码,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但是标题总是滚动,其实我不想这样(囧……),暂时还修改不了。
写这一篇日志的时候。已经快要一点了,完成的优化记录如下:
- 切分了每一篇日志使之只显示“摘要”,方便浏览;
- 使“标题”能够正常现实了,但是对标题——“赖信涛的个人网站”这个名字还不是很满意,想到好的再改;
- 当留言者有新的回复的时候,发送邮件通知读者。这样以后大家可以更好的在这里交流了;